2020/08/25

垃圾分類- 拿著垃圾分類指南當聖經


     剛到宿舍時, 學校有發一本垃圾分類指南給每位同學(我拿到中文版的).當時還覺得這本可以當垃圾丟了. 直到某日舍監拿著一袋垃圾車不收的垃圾在宿舍每層樓挨家挨戶詢問丟垃圾的人時,才驚覺事情大條了. 日本的垃圾袋除了廚餘類之外其他種類都是透明的讓收垃圾的人可以分辨裡面有什麼垃圾, 若有不合格物就不會收, 那袋垃圾的主人要回收垃圾重新分類才行, 其實蠻丟臉的.

     那次舍監拿的垃圾袋裡有一個鐵鋁罐被丟到可燃物裡,所以被拒收. 很明顯地不是我們這間房間丟出去的. 即便如此, 我們還是擔心日後會丟錯垃圾, 以至於把手冊拿出來好好研究,才知道在日本丟垃圾不是我們台灣人想像得那麼簡單.


     垃圾主要分: 可燃; 不可燃; 回收; 跟大件物品 . 最讓我吃驚的是日本的資源回收是要購買回收用的垃圾袋, 也就是作資源回收是要付錢給別人的. 跟台灣都拿資源去賺錢是大大的相反. 因為在日本丟資源要付錢, 所以超市前的免費丟鐵鋁罐, 寶特瓶的資源回收處就特別受歡迎. 生活小確信就是家附近的超市可以免費丟回收物. 另外飲料販賣機旁若有設置鐵鋁罐回收處也能成為吸引客人的小設施. 但是它的回收桶洞口有特別設計,只能塞這台販賣機賣的飲料. 所以有次我拿別地買的飲料空罐要投入,卻怎麼也塞不進, 對自己猛塞又塞不進的狼狽樣覺得好笑. 而且日本人似乎也沒有當街把空罐踩扁的習慣, 可能怕裡面殘留的湯水弄髒地板吧!





短期學生生活中比較不會遇到"大件物品"跟其他特別的廢棄物. 所以只要特別注意"可燃","不可燃" 和回收物即可. 在日本才知道本才知道寶特瓶回收,瓶蓋要丟入"可燃" . 外包裝要拆掉. 只有全部透明的PET材質才能丟入PET回收. 而且要詳讀包裝上的回收資訊來決定是哪類的垃圾.





就連紙類回收也要整理整齊捆好才能回收. 紙類還分: 瓦楞紙 ,報紙 , 雜誌紙等. 當時為了省買回收物垃圾袋的錢, 就騎腳踏車去找可以免費回收的地方.


    留日生活小確幸: 找到可以免費回收的地方. 台灣作資源活收的叔叔阿姨一定很感嘆,他們賴以為生的工作到日本反而要花錢.
 
                            


就連飲料紙盒也要洗乾淨,剪開來攤平. 若紙盒上面有塑膠瓶口,要另外剪下來丟到可燃物區.




    大型垃圾就要另外買許可證在回收日放到路邊等待被垃圾車載走. 跟澳洲很像, 澳洲是每個固定時期有大型垃圾回收. 所以這時期可以在路邊看到沙發,床墊,或電視機等家電. 還有人趁機修剪庭院的樹木枝葉,跟隨其他物品一起丟棄. 所以有些要找二手家具家電的人會去尋寶. 只是澳洲不用另外花錢買許可. 因為在日本處理垃圾家具很昂貴, 所以有免費到府搬家, 收家具的服務.這些收來的物品整理過後就可以在二手店用優惠價格販賣,算是雙贏的服務.



一開始覺得很累的垃圾分類. 練習久了後到也習慣. 所以回到台灣後也習慣將垃圾洗乾淨,分類好. 看到廢棄物乾乾淨淨, 整整齊齊. 也不嫌垃圾髒了.  希望台灣人也可以學習日本的某些優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